欢迎来到苏州市光华中学!

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师发展 >> 课题研究 >> 正文

浅谈“动”态式教学发展

浅谈“动”态式教学发展

苏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校

李  萍

  要:本文从教师选课管理改革、教师课堂教学改变、有效教学策略的生成三个方面,阐明了教师教学改进的自觉内化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究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明确了有效教学改革的手段和方法,教学发展真正“动”起来。

关键词:教学改革 主动 自觉 自主

         2010年3月,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2012年3月,苏州市教育局提出的“教育即服务”的理念……这些成为学校教育综合改革的行动指南。

    而归根教育的本质,它是一项规范性活动,而不是一种技术或生产活动,它是不断期望教育者以一种正确的,良好的,或者恰当的方式从事教育活动。因而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者思考这个问题:教育学的根本是启发教育者灵感,激发批判性反思和产生顿悟,带领师生体验世界,形成一种理解和认知,生成一种真正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教育智慧。而这种师生的智慧,笔者认为是一种“动”态的形成:是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深入研习和学生“自主”探究习得相结合,两者有机的碰撞摩擦生成智慧之花。而这样的“动”态教学发展的关键就是在“自由”的精神内涵下的“自觉、自主”的生成。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就是采用“无为”与“有为”的相结合管理思维,让教学发展真正“动”起来。

一、以一“动”,引发全局

    1、需要内化行动

    教育学不是劝戒,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学生,它是一门实践性科学。一方面,教育者需要为了学生的很好的成长教育随时准备站出来并接受批评;另一方面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活动,他必须接受所做的和所代表的随时质疑。而这种正确的批评和质疑的声音会使教师不断内省反思而促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改进;反之,赞扬和肯定也会激励教师发展。所以,为了让教师能生成不得不直面自己的教学问题,改进教学的动力机制,必须采取一种真正民主自由的教师教学管理机制,而教师自主选课的制度,则更能体现民主、自由;公平、公开。

    2、制度保障民主

    为扬长补短优化选课模式,“二级选课管理”制度赋予教师相当的自主管理权。分为教师自选:始终在教学改革前沿,并有突出教学业绩和成果的教师享有自己选择任教班级优先权;双选:教师自荐和班主任挑选;备选:直接由班主任选择。在二级选课活动的教师申报和竞选中,激发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角色的多元化特质使教师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激发了其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同时也提升教师团队合作的质量。在自由自主的选课开展中,“我选你,你选我”更有效促进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合作,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提升教育教学实效。

    3、实践验证科学

   “选课权”的主动性,使教师体验到了来自身边同仁对自己教学水平的认定“信息”,从而迫使在自己在教学中要真正行“动”起来,改进自己的教学。与此同时每学年每个班级的任课教师也不断发生变“动”,这种改“动”在某种程度上会激发出教师与学生不断迎接新的对象、体验到、尝试到不同的新的教育方式、认识和挑战,这种“新鲜”是可以刺激师生的教学相长。通过实践证明,发生变动后70%老师教学业绩有很大提升,而剩下30%的老师的教学也在发生着改变……

二、教学相长  彼生我长     

教师与学生的教育关系是一种双向流动的教育关系。而教育的机智体现在尊重孩子的主体性,理解孩子的体验,保留孩子的空间,加强孩子的独特,促进孩子的个性成长。而教师在面临教学对象的变动,面对不同孩子时,也在不断成长为反思性实践者,他在不断的捕捉、自我解释和归纳教学活动中的微妙的成果的时刻,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投入到他的教学模式的改进中,有效教学策略的生成实践中,从而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成长和情感体验。

    1、活“动”的课堂   自主的成长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课堂文化需要“动”起来。

教师在变动,课改在行动。课堂是师生教学活动最主要的阵地,好的课堂教学模式最主要的标志是学生能否真正的“动”起来。学生行“动”了最能说明其在真正参与学习,而认真的过程势必带来可喜的成果。而教师行动了,学生才会跟着动起来。

在课改中,(1)语数物学科采用后“茶馆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通过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如一锅水经历了预热沸腾升华,通过循环论证的方式,证明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较高。(2)政治、化学学科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完成教师课前制定学习任务单,配合了相关的微视频和教学资料,引导学生自学课文重难点,从而生疑提问,在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解决问题,提高了学习效率。(3)历史学科在课堂中开展了由学生学历史变为学生讲历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调查问卷获悉学生对此形式的喜爱并接受,同时通过实践发现对历史的学习和知识的探究有很大帮助,同时学生会制作生动有趣的ppt来进行讲课,提高了学习能力。(4)生物、信息技术学科开展项目式教学、合作式教学,课前划分小组并布置好研究或讨论的问题,提高课堂参与的效率。

教师在课改研究进行中,同时发现和明确不管是哪一课堂教学模式,其目的都是让学生由过去“被动”的学到“主动”的学习,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在学习的体验中成长。经过实践证明,参与课堂改革的老师,其教学的成果和学生的能力水平都在发生质的变化。

 

    2、生“动”的策略  个性的体验

   孩子需要怎样的教育者?教育的机智是表现为“润物细无声”,保护好那些脆弱的情感,维护好那些可贵的自信。孩子需要的正是那些真正关注他学习感悟和让他体验成功的老师。教师在教学改革中也都意识到“要让孩子愿意跟你学,那么我就要让孩子喜欢我。”

    教师在不断面对参差不同的学生时,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在发生着变化,其目的就是给学生学习的自信促动其内化为学习动力,从而主动探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个性的发展:(1)英语组根据学科学业层级特点试行考核方式改革,实行“考级制”,编订相应的校本教材,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注他们认知基础,使他们收获学习的自信和成功的体验(2)数学组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练习、错题收集等形式开展学科分层教学改革开始“私人订制”导学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在选题上,按低起点,小台阶,大容量的要求,适当设置较难题和难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练习;(3)积分奖励。历史组教师会利用点赞法,对课堂上学生的积极回答问题、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反馈等都会给予点赞,点赞计算积分,兑换奖励。英语组老师制订英语学习积分兑换卡,激励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4)“PK”制,“兵教兵”。很多任科教师巧妙运用竞争机制:从初一时1对1的PK,小组PK(组内合作、组外竞争)到学生自己和自己PK,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同时贯穿“兵教兵”的方法提高他们学习的效能。(5)作业特色评价。很多老师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要发现进步,就会用一些符号或语言来表达对学生进步的喜悦和鼓励,如在本子上画一个很大的笑脸,或者会写:你很棒,你在进步等鼓励话语。(6)英语、数学、语文针对每位初一新生进行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生成相应的学法指导,专门编订了数学和英语小升初衔接校本教材。

“教无定法”,好的教学的策略不在于使用怎样的方法,而在于能否唤起更多孩子学习的自信、成功和快乐。只要孩子喜欢了课堂、喜欢了学习,喜欢了你,无为也是有为。

    教育学的使命在鞭策着我们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并使我们充满活力。“当孩子在呼喊我们的时候,他们在召唤我们”。没有孩子,我们的存在有何意义?我们要行动起来,为教育的本真,为孩子的成长发展,有所为的自主,有所不为的自觉……

 

参考书目:《教学机智》         马克范梅南 著

         《后“茶馆式”教学》       张人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