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苏州市光华中学!

教师荐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师发展 >> 教师荐读 >> 正文

张民生|学习新课标,实施新课改,实现新发展

张民生
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综合组核心成员,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稿,这意味着启动于2019年的这项修订工作,就文本而言已全部完成,接下来就是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近年来,中央就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了全面的部署,颁发的相应文件级别之高、内容之全、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其中特别突出了课程改革的重要作用,同时还为改革的推进,在体制、机制等多方面提出了不少新的政策措施。因此,这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文件的发布和实施,不只是前两年启动的高中课程改革的延续,而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出发点。
        本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至少有四点创新。
        第一,在课程目标中突出了课程育人的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把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与评价中去。
        第二,在课程设置中全面落实五育并举,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独立开设劳动、信息科技课程,探索综合的艺术课程。
        第三,在课程内容上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从过去主要从学科逻辑出发,转变为既考虑学科逻辑,又考虑生活逻辑与学习逻辑,强化了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增强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为此,每门课程抽出总课时的10%,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
        第四,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各学科课标依据核心素养,结合课程内容,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这是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测试的依据,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
        从1988年参加上海的一期课改至今,我参与了上海和全国的所有课改。一个很深的体会是,强有力的行政力量,集聚优质专业资源,进行顶层设计,那是比较有把握的。而在实施中,面对数量庞大、差异明显的各类中小学和教师,合格的专业指导力量和专业资源严重不足。虽然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远远满足不了第一线迫切需要指导的要求。再加上传统的惯性(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在教育内部和外部,惯性是很强大的),以及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尚未得到根本的改变等原因,相对于原先的改革期望,总觉得效果上还欠缺一些。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从设计到实施的“衰减现象”。
        从“三个面向”的视角看教育,由于世界和未来都是不断发展的,育人目标的内涵也是与时俱进的,因此课程教材改革也需要持续不断。当然,改革会时深时浅,或整体(如我国正在进行的)或局部(如美国的STEM教育),但设计与实施之间的“衰减现象”是必然的,尽管我们希望看到的不是衰减而是增值。
        这就告诉我们,顶层设计不仅要设计做什么,还要设计如何去做,而且这个做不应是说教型的,而是体验型和实践型的。此外,还要注意到,在实施中会产生很多新的思想和方法,应该设计有提炼和总结的机制,这样就产生了增值,这正是我们希望的。
        一线的校长和教师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和主力,课改的实施实际上就是改革他们日常的教学和评价工作。顶层设计的理念和目标是统一的,但学校、教师和学生是不一样的,因此课改对校长和教师来说有很大的挑战。要深入学习,内化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这样就会形成理性的改革内驱力。
而实际进行教学与评价改革需要创新力和实践力。这中间最难的是要变革自己很熟悉、很熟练的那些日常的教学行为和评价方式,这就需要深刻的反思与坚定的行动。大量的实例和研究表明,改革是一个直面挑战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当前,第一线有很强的改革愿望,但是也有一个现实情况,那就是口号标语满天飞,即使是核心素养,也有多种表达的版本。有的学校为了创建特色,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核心素养。该如何正确对待和辨识这些“核心素养”,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否则会走弯路,消耗我们改革的热情和能量。针对此类状况,提高辨识能力会大大提升我们的学习力和课改实践力。对于核心素养,在正式实施中应该以正式颁布的文件为准;而一般地谈素养,就不要随便冠以“核心”二字。
        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同时也带动着教育事业和所有教育人的发展,让我们共同为此而努力吧!



张民生. 学习新课标,实施新课改,实现新发展[J]. 全球教育展望,2022(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