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苏州市光华中学!

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师发展 >> 课题研究 >> 正文

课题实施方案

Labplus盛思创客课程的开发

对促进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编号:16051004)

1、课题核心概念

1.1课题背景与核心概念

众所周知,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

创客教育采用面向真实问题解决的探究学习形式,整合STEAM(数、理、化、艺术、信息科技,等等)多学科知识的学习方法与素质培养方式,对培育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实践能力提高,促进对学科知识理解和学科综合素养提高都是十分有益的。

Labplus盛思创客课程是基于深圳盛思科教文化有限公司(该公司为中国素质教育整体解决方案领先的提供商和服务商)推出的盛思创客软、硬系统,在结合我校生源实况(小学六年级,初中七、八、九年级且绝大部分来自于非苏州户籍家庭的随迁子女)与文化基础情况下,根据学科知识学习与掌握程度,通过本课题组自主设计、开发的一套创客教育学习课程,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我校学生开展创客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需求,最大限度地适应学习者分年级分层次展开实践活动的要求,最大限度的发挥与挖掘“校园创客空间”中盛思创客软硬资源的潜力,实现所学知识与创客课程、创新活动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的实现创新理念与精神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并逐渐成为我校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实况的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线图。

我校Labplus盛思创客课程,将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在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中,努力激发学生创新学习兴趣,培育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精神,在科学规划与指导下,让每一位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创客课程学习、创新实践体验中一步步成长,让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学得、习得、有所得”,并争取成为能自主开展创新研究的新时代接班人。

1.2课题研究具体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有(1)基于深圳盛思科教文化有限公司推出的盛思创客软、硬系统,构建并开发适合我校实况且整合STEAM(数、理、化、艺术、信息科技,等等)多学科多门类知识内容的校本创客课程教材,以达到能满足各年级段各基础层的创客实践、创新能力培育的需要;(2)基于校本创客课程学习,研究如何从定性到定量来分析比较学生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包括科学地评价课程学习的成效、实践能力提高程度、创新作品制作的质与量,等等;(3)基于创客教育知识的学习,研究如何在课程学习中渗透团队协作能力培育方式,研究如何支持学生勇于挑战、敢于跳级学习争取快速成长的激励机制,研究一套适合本校创新培育方式的组织管理体制;(4)基于Labplus盛思创客课程的开发与课程学习活动的实施,研究如何培育学生学会摆脱“校园创客园”环境束缚,借助所学习到的创客教育知识,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学习与实践,鼓励奇思妙想、创新发明,真正成为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接班人。

由此可见,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即为围绕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开发好校本创客课程,如何规划好有梯度分层次的学习内容与评价机制、激励措施,而培育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学会自主创新、创造发明,则是我们所追求的方向。

此外,通过“校园创客空间”建设、校本创客课程开发、创新实践活动开展,探讨对促进教师创新能力提升、认识水平提高的影响,也将是本课题研究中须特别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2、课题创新之处

    基于Labplus盛思创客课程的自主开发与课程学习活动的实施,整合多学科知识开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这一做法本身就是一项创新举措。将创新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规划、作为一项专项教育工作来建设,企望通过初、中、高三个层次段有计划分梯度的创客实践引导,逐步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视野与深度,指导学生一步步进入到创新空间中去,为全面落实新时期教育发展纲要,探索在来苏人员随迁子女群体中实施创新教育,这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新课题。

    虽然本课题是通过开发校本创客课程的运用,来探索如何促进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在整个创新教育这一大题中,我们所作的还仅是冰山一角,然而,通过“校园创客空间”这一孵化室的培养,谁能说不会对广大学生创客知识的学习、创新能力的培育起到十分珍贵的启迪作用呢?由此可见,囿于“校园创客空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还仅是我们实施创新教育工作的起步,我们所追求的方向是培育学生学会自主创新,培养真正有理想、有知识、有个性、有创意的新时代创造者。

3、课题实施条件

⑴课题组人员组成

主持人:顾卫(高级教师)

课题组成员:共六人,情况如下:

姓  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课题组中的分工

黄  卉

一级教师

物理教育

课程情境创设

陈显堂

一级教师

物理教育

实验设备准备

黄  勋

一级教师

物理教育

实验资料管理

殷晓俊

一级教师

化学教育

创客团队建设

钱  锋

一级教师

历史教育

实验数据分析

  

一级教师

语文教育

实验档案整理


本课题主持人顾卫老师为苏州市教科先进个人,曾获得由中国教育协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等单位联合授予的“全国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优秀实验教师”称号,2011年又获得苏州市教育局颁发的“苏州市直属单位教育技术应用能手”和市教科院颁发的“指导学生自学先进个人”证书,2012年被授予“苏州市区学科带头人”称号;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曾先后主持过多个教科研究课题并均获结题,其中获优秀结题证的有五项;在“十二五”期间累计发表在市级以上刊物的论文近二十篇,其中省级以上八篇,是本校在教科研方面富有经验的高级教师。除主持人外,本课题组成员也是来之学科教学一线的教育教学能手与优秀班主任、教研组长,如,黄卉老师为本校物理学科的一级教师兼物理教研组长,获得过苏州市优秀班主任称号;陈显堂、黄勋老师也同为物理学科一级老师,多次辅导学生电子作品制作,在参加苏州大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奖,是学校3D打印实践课程的辅导老师;殷晓俊是我校化学学科一级教师,获得过市教坛新秀称号,多次指导学生参加省市金钥匙杯科技活动竞赛并获奖;钱锋老师是历史学科一级教师/校办公室副主任,参与过市教科“十二五”课题研究工作,发表的论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度》、《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分析》被分别刊载于《新课程学习》和《新课程》杂志;薛萍老师为语文学科一级教师/校办公室副主任,发表的论文《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再思考》、《民工子女学生语文学习障碍初探》分别刊于《才智》和《读与写》杂志上,2014年获苏州市爱生模范称号。

⑵软硬件环境条件

  “软件”基础与参考文献

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校在教育信息化学习与校本实践课程研究方面曾取得过较好收获,屡获国家课题组与苏州市教科部门的好评,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授予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教学实验先进示范校铜匾与网络移动学习先行实验校水晶杯。在实践课程建设方面,我校“蒲公英少年内涵养成课程基地”于2015年获省基教课程建设项目阶段性评价优秀等第。在创新教学方面,本校也有较好表现,如课题组多位青年教师,在2016年5月市教育局第二十四期主题为“数字教师”的对话活动中,将在未来教室中大胆开展融合课的教学探究与各位互动,赢得各级领导、专家的好评。市教育核心期刊《苏州教育》、《苏州教育研究》、省电教馆的《江苏教育技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中国教育信息化》等杂志将是本课题研究中最主要参考资料与学习文献。

  “硬件”基础与保障条件

依据规划要求课题组将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与制度,确保日常实验工作开展和资料收集能有条不紊进行。学校提供必要活动经费和时间,大型活动由校教科部门联系协调。学校构建的“校园创客空间”、配置的七套盛思创客教育实验装备和编程工作站、创客实验桌、电子白板、3D打印机、宏山激光切割机等,是本课题实验主要装备,将确保正常运作,保障使用。

⑶预计显现成果表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

(限5项)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中期报告(1)

2017年2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中期报告(2)

2017年8月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暨三个研究阶段情况汇集与综合分析

中期报告(3)

暨三个阶段实验情况汇集与资料分析

2018年2月

最终成果

(限3项)

基于Labplus盛思创客课程的开发,对促进与提高我校中小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

论文集

2018年4月

通过“校本创客课程”学习与有主题的创新实践活动,师生们在教与学方面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创新实践成果

作品、奖证、教案、校本教材、影视等

2018年4月

基于Labplus盛思创客课程的自主开发,浅谈对促进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实验总结暨

结题报告

2018年4月

⑷研究方法与进程

(1)项目研究的方法

    依据课题研究任务和实验对象(六、七、八、九年级)、参加实验样本人数(约300人),拟分设A、B对照组分别展开,采用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文献法,调研法、问卷法为辅,其思路、过程如下:

建立课题小组,以信息技术、物理教研组为主体,吸纳来自一线各学科老师共同参与。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研究计划、方案确定,组织项目实施、协调课题组各实验工作有条不紊进行。(2)建立实验资料信息库与学情调查和评价体系,要求具有针对性、科学性、操作性。定期汇总实验组、对照组记录,分析实验中问题,以文字与图表方式理出阶段性实验报告。

注重信息反馈,尤其对阶段性研究成果,均须按样本随机抽样复核验证。对实验中偏差须找出原因予以弥补,直至推翻重做或调整实验方法,确保实验研究结果完整、科学、可操作。

(2)课题研究的进程

课题研究分阶段工作计划(课题研究周期为2年半,初拟计划如下,视研究进程再酌情调整)

主要研究阶段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