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文件
国办发 〔2019〕29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 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 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对于巩固义务 教育普及成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 质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统筹推进普通 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出如下 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 育,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 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 革,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为学生适 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培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改革目标。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 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 全面实施,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 进,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 生制度基本建立,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普通高中多样 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二、构建全面培养体系
(三)突出德育时代性。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 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切实增强 “四个自信”, 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思想情怀,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树立为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远大志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品德 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要结合实际制定 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突出思想政治课关键地位,充分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积极开展党团组织活动和主题教育、仪式教育、实践 教育等活动。
(四)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改进科学文化教育,统筹课堂学 习和课外实践,强化实验操作,建设书香校园,培养学生创新思 维和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强化体育锻炼,修订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评价办法,丰富运动项目和校园体育活动, 培养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使学生掌握1—3项体育技能。加强 美育工作,积极开展舞蹈、戏剧、影视与数字媒体艺术等活动, 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素养。重视 劳动教育,制定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统筹开展好生产性、服务性 和创造性劳动,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本领、树立热爱 劳动的品质。
(五)拓宽综合实践渠道。健全社会教育资源有效开发配置 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一批稳定 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军事 国防等教育基地,以及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现代企业、美丽乡 村、国家公园等方面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按规定免费或优惠向 学生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纪念馆、展览馆、 运动场等公共设施。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医院、福利院、社 会救助机构等开展志愿服务,走进军营、深入农村开展体验 活动。
(六)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发展素质教 育、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制度,强化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导向作用。强化对学生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 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方面的评价。要从城乡学校实际出 发,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以省为单位建立学生综合素质 评价信息管理系统,统一评价档案样式,建立健全信息确认、公 示投诉、申诉复议、记录审核等监督保障与诚信责任追究制度。 要客观真实、简洁有效记录学生突出表现,对在学生综合素质评 价中造假的,要依规依纪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优化课程实施
(七)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各省 (区、市)要结合推进 高考综合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2022年前全面 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组织开展国家级示范性培训、校长教 师全员培训和中西部贫困地区专项培训。遴选一批新课程培训基 地学校,开展校长教师挂职交流和跟岗学习,对口帮扶薄弱高 中。遴选一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发挥引领带动 作用。
(八)完善学校课程管理。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合理安 排三年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 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校园体 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科技创新等社团活动。鼓励普通 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促进普职 融通。严格学分认定管理,对未按课程方案修满相应学分的学 生,不得颁发高中毕业证书。加强课程实施监管,落实校长主体 责任,强化责任追究。
四、创新教学组织管理
(九)有序推进选课走班。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 综合改革,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和学生兴趣特长,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 发展需要。指导学校制订选课走班指南,开发课程安排信息管理 系统,加大对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师调配、教学设施配置等 方面的统筹力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构建规范 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加强走班教学班级管理和 集体主义教育,强化任课教师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主管理 作用。
(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按照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开展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 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 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积极探索基于情 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 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 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提高作业设计质 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 业。积极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 融合,加强教学研究和指导。
(十一)优化教学管理。完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规范,落实 市、县监管责任,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禁 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严禁组织有偿补课,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少高中统考统测和日常考 试,加强考试数据分析,认真做好反馈,引导改进教学。
五、加强学生发展指导
(十二)注重指导实效。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 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 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 社会需要的关系,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 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
(十三)健全指导机制。各地要制定学生发展指导意见,指 导学校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指导教师培训。普通高中学 校要明确指导机构,建立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学科教 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对学生 进行指导。注重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构 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高校应以多种方式向高中学 校介绍专业设置、选拔要求、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等,为学生提 供咨询和帮助。
六、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
(十四)规范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检 验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 学的重要依据。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外,国家 课程方案规定的其他科目均实行合格性考试,考试内容为必修内 容。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合格性考试由省级统一命 题、统一组织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技术科目和理化生实验操作纳入省级统一考试。体育与健康科目合格性考试按照省级要 求由地市统一组织实施;艺术 (或音乐、美术)科目合格性考试 由省级确定具体组织实施方式。省级统一组织实施的合格性考试 应安排在学期末,高一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 高校招生录取所需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选择性考试,考试内容 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
(十五)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 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 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优 化考试内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 题。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命题要符合相应学业质量标准,体现不 同考试功能。加强命题能力建设,优化命题人员结构,加快题库 建设,建立命题评估制度,提高命题质量。
(十六)稳步推进高校招生改革。进一步健全分类考试、综 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机制,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 价录取学生的倾向,引导高中学校转变育人方式、发展素质教 育。加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招生录取工作科 学化专业化水平。高等学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基本 需要,结合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学生选考情况,不断完善招生 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并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和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研究制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七、强化师资和条件保障
(十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各地要进一步加大编制统筹调 配力度,于2020年底前完成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核定,适应选 课走班教学需要。各省 (区、市)要完善普通高中绩效工资管理 办法,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予以适当倾斜,并指导学校完善分 配办法。创新教师培训方式,重点提升教师新课程实施、学生发 展指导和走班教学管理能力。
(十八)改善学校校舍条件。各地要完善学校建设规划,扩 大教育资源,优化校舍功能。要制订优惠政策,建立绿色通道, 加快项目审批和工程建设进度。有条件的地方应建设学科教室、 创新实验室、社团活动室等,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各省 (区、 市)要制订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并于2019年12月底 前报教育部备案。修订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和装备配备标准, 继续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加大普通高中改造 计划实施力度。
(十九)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各省 (区、市)要完善普通高 中建设经费投入机制,明确省市县分担责任。在严格遵守政府债 务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多渠道筹措普通高中建设资金。科学核定 普通高中培养成本,健全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各地生均公用 经费拨款标准应于2020年达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个别确有 困难的地区可延至2022年前。完善成本分担机制,按照规定程 序适当调整学费标准,建立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和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八、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普通高中教育 工作,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省级政府统筹,落实市、县举办 普通高中教育的责任。地方各级政府要将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 改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研究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中 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师资和校舍资源不 足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和科学教育 质量观,完善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激励办法,严禁给学校下达升 学指标或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及奖惩学校和教师。要加强普通高中 学校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 作用。
(二十一)明确部门分工。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同有关部门 的协调沟通,推动落实好各项改革措施。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大编 制统筹力度,做好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发展改革部门 要支持普通高中项目建设,建立并落实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财政部门要积极健全普通高中经费投入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部门要支持普通高中学校及时补充教师,完善普通高中绩效工资 总量核定办法。自然资源部门要保障学校建设用地。住房城乡建 设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修订完善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
(二十二)强化考核督导。国家制定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 标准,完善质量监测办法。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要把推进普通 高中教育改革发展作为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要内容,特别是对校舍资源建设、师资队伍保障、化解大班 额、经费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督导。省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强 化对市、县政府履行相应职责的督导。要把督导检查结果作为评 价政府履职行为的重要依据,对发现的问题要强化问责、限期 整改。
(二十三)营造良好环境。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是一 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要统一思想,加强统筹,形成合力。要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关心孩子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要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及时解读相关政策,深入宣传正确教育观念 和各地典型经验,严禁炒作升学率和高考状元,积极营造有利于 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
2019年6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抄送:党中央各部门,各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解放军各大单位、中央 军委机关各部门。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国家监委,高法院, 高检院。 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 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
2019 年 6 月 12 日印发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9 年 6 月 24 日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