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校史我来讲(十一)
十一、开展迎接苏州解放的斗争(一)
从1947年7月起,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国内革命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中共华中工作委员会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要求江南与长江两岸地区的党组织大力开展群众合法斗争与有计划地发展党的组织的指示。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国统区的反动派加紧了对百姓的黑暗统治,变本加厉地破坏共产党地下组织和搜捕中共地下党员及进步人士。苏州反动军警发现徐懋德有“面目较红”迹象,下了搜捕令。1947年11月, 徐懋德在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下,辞去光华中学等校教员的公开职务,秘密撤离苏州。潜伏于光华中学的地下党员赖卫民、范文贤接任中共苏州工委、苏州学委负责人,继续领导苏州学校的地下革命工作。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的口号。在江南即将回到人民怀抱的有利形势下,中共华中工委决定成立江南工作委员会。江南工作委员会指示中共苏州工委、苏州学委为适应新的革命形势,必须有计划地在城区大中学校中发展党组织,加强党对学校进步工作的领导,提出要在师生积极分子中发展党员,以壮大革命力量,为苏州解放储备更多革命干部。
中共苏州工委为加强学运工作,扩大中共党组织在苏州职工、文教系统和青年中的领导,更好地开展迎接苏州解放的革命工作,决定分别建立中共苏州工委直属职工区委、文教区委、青年区委。
光华中学地下党员许甫如任中共苏州工委直属文教区委委员,负责领导光华中学、伯乐中学、苏州女师等学校的地下党支部工作,组织、引导进步师生积极参与学运活动,把更多的进步师生团结在党的周围。
中共苏州工委青年区委在社教学院、东吴大学、光华中学、苏州中学、苏工专等学校成立了5个党支部和1个中学党支部。光华中学学生党员金重固任中共苏州工委青年区委中学党支部书记。光华中学兼苏工专学生党员范寿龄任中共苏州工委青年区委苏工专党支部书记。
中共苏州工委文教区委在伯乐中学、苏州女师、小教系统等成立党支部。光华中学地下党员、文教区委委员许甫如兼任伯乐中学党支部书记。
经过潜伏在光华中学的地下党员几年间的不懈努力,团结了一批靠拢在党的周围的学生积极分子,而后在青年区委中学党支部书记金重固以及光华中学学生党员的核心作用下,在光华中学校园中,形成了一股团结全校学生参与进步活动、齐心迎接苏州解放的有生革命力量。
1949 年1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共苏州工委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在学校、工厂的青年中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的号召,积极在光华中学、苏工专等学校中发展地下青年团员。在中共苏州工委青年区委中学党支部的引导下,光华中学有杨授经、钱国良、程寿珍、曹余濂、吴翼圣等10余名进步学生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而后,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光华中学团支部。
到苏州解放前夕,光华中学、苏工专、苏州中学等学校师生中,有地下青年团员60余人,他们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团结广大学生,努力完成党布置的各项任务,在保护校园和迎接苏州解放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1947年深秋,已是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成员的光华教员黄肇模,与著名进步女性许宪民,连同陆志韦、金琪、郑子嘉、陈廉贞、陈仲庆等7 名在苏的民盟成员,秘密在灵岩山聚集,商定筹备成立中国民主同盟苏州市支部(简称“民盟苏州支部”),推选黄肇模、陆志韦、金琪为民盟苏州支部负责人。
民盟苏州支部成立后,黄肇模立即与同是光华教员的中共地下党员许甫如、蒋赉取得联系,表示愿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接受党的指示,配合开展革命工作。中共苏州工委指示光华地下党员许甫如、蒋赉以中共苏州工委联络人的身份,引导民盟苏州支部开展进步斗争。
许甫如、蒋赉通过黄肇模向民盟苏州支部的同志宣传了国内革命形势, 要求民盟苏州支部配合中共地下党组织开展迎接苏州解放的进步工作,并指示民盟苏州支部,要根据自身与苏州民主人士及政界人士有广泛接触的特点, 以开展对这些人士的引导、动员为工作重点,向他们宣传国内革命形势和共产党的政策,促使他们转变思想认识,以积极的态度来迎接苏州的解放。
1948年10月,民盟苏州支部为扩大开展革命宣传工作的影响,决定不定期出版名为《简讯》(后改名《民工通讯》)的刊物,刊登的文章与内容,以宣传中国共产党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国,建立民主、进步、富强的新中国为宗旨,以宣传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为重点。刊物散发的主要对象,是苏州的文化、教育、科技、工商界人士。
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配合下,民盟苏州支部在时为从云小学校长的民主人士施剑翘的支持下,以从云小学为秘密编辑出版印刷刊物的据点。黄肇模以“杨筑伦”为化名,每天在景德路的许宪民家中,通过收音机秘密收听新华社的电台广播,把收听到的党中央的声音和解放战争的消息加以记录并整理编辑。
黄肇模、许宪民、金琪等民盟同志,为保证及时出版印刷《简讯》,常常彻夜不眠。他们将印刷好的《简讯》,或是通过邮局派送给苏州文教、科技、工商界等各界人士家中,或者发动自己的子女和其他亲友,与他们一起上门投递,以达到让派送对象通过阅读《简讯》中刊登的文章与消息,认清形势做出明智选择的效果。